感謝土木水利期刊,收錄由天氣風險團隊撰寫的『氣象產業發展』,這是整體防災產業的一環,謝謝交大土木系單信瑜彙整防災領域各項的看法。
全球的氣象產業(Global Weather Enterprise)在近二十年大幅成長,隨著科學進展、科技演進、商業型態與人類生活方式的轉變,氣象服務型式及獲取氣象資訊的方式不再只限於傳統顧問服務或電視氣象播報,而有更多管道、想像空間及可能性。2015年底全球資訊服務巨擘IBM併購The Weather Company,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民營氣象公司,知名家電公司Panasonic也跨行投入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的研發,並開始提供服務,其負責人Dr. Neil Jacobs後來轉換跑道成為NOAA的助理署長及美國商務部的次長,在美國前總統川普期間實際領導美國政府在氣象方面的發展。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在2017至2019年間著手研議鼓勵全球政府主動藉由資料開放與共享,以公私合作的方式描繪氣象產業前景,並於2019年6月的世界氣象組織大會中通過建議各國的策略方針,明確定義產官學界在氣象服務的角色及合作模式。台灣則於2004年修訂氣象法後,開始有本土的民營氣象公司,然而氣象預報許可制度的相關辦法、政府與產業的角色分工定位、氣象資料的取得方便性,及其所形成的整體商業環境等因素,使得產業的發展步調相較於歐美及東亞鄰近國家等相對較蹣跚。未來若要能與國際接軌及競爭,必須仰賴產官學各界共謀合作,逐一排除限制因素,找到解決方案。
其實公私協力機制建立,存乎一念之心,關鍵問題都在,民間都把這問題點出來,認真逐一面對即可,只要政府和民間能正向敞開心胸來面對,不需要繞一大圈,不需要再有人花幾年時間去研究當書僮,實務的問題和理論和不相同,再花時間許多新的機會就失去了。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P20150925002-202106-202106240005-202106240005-44-50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