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氣象數據結合異質資料 創產業創新服務



天氣對人類的影響,不是只有生活層面這麼簡單。許多產業都開始應用氣象數據發展更多的商業應用。例如零售業透過氣象數據預測商品銷量、電力公司結合氣象數值預測再生能源的效率等。換言之,在台灣已經有許多行業都意識到結合「氣象數據」可發展更多有價值的商業決策,氣象之於經濟活動的影響力,已逐漸被重視並擴大應用了。


客製化氣象資訊需求興起 民間企業抓緊天氣數據財


根據IBM Big Data Analytics Hub研究顯示,70%的斷電都和天氣有關,天氣對於全美的經濟影響程度,每年甚至逼近5,000億美元。因此,提到數據經濟就不能輕忽「氣象大數據」與產業之間的相互關係。天氣風險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表示,氣象數據雖是流動的公共資產,由各國政府所共享,但透過大數據人工智慧分析匯整後,就能創造很多新興的商業機會。

台灣第一家民間氣象公司創辦人彭啟明博士表示,過去全民或各產業,大多倚賴中央氣象局提供資訊。然而,政府無法提供大範圍之外的氣象數據,假設企業或地方政府希望能夠透過大數據協助,取得更在地與更細緻的氣象數字,進行客戶行為或商業預測,這樣的期待,就必須仰賴民間氣象公司提供。台灣氣象產業化之後,包括地方政府進行的工程、各項商業活動,都可以善用氣象數據以及天災預警來調整決策。


舉例來說,近年台灣積極發展再生能源,氣候數據對能源效率有極大關鍵影響。天氣風險管理公司曾承辦台電標案,從每10分鐘的氣象預測中、推測出在不同地區、不同的太陽熱度,讓太陽面板可以發揮最大的功率及數值。由此可推知,當氣象數據能精確到某個程度,自然能以各區的用電量提供台電重要的調整依據,發展台灣的智慧電網。


疊合氣象數據 各行業開啟創新應用商機


而高度受到氣候影響的零售業,更懂得提前掌握氣象數據,做好各項銷售預測或行銷布局。如當預估到氣溫會下降,提前準備相關飲品或禦寒產品,或在雨季來臨前,早一步推出除濕或療癒小物等相關商品的優惠。雖然現代零售業能從會員數據預測消費行為,但若能加上氣候預測數據,調整存貨量做各類商業因應,更能如虎添翼、獲取更大利潤。


彭啟明觀察到,國內的其他產業也愈來愈將氣象數據視為商業指標。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的客戶來自地方政府、零售、科技、運輸及保險等產業,除了提供不同於氣象局偏重全面性的氣象分析及預測資訊,更與不同產業共享數據,發展創新服務。彭啟明舉出,未來的氣象儀不在中央氣象台,可能在每台車的雨刷上,從雨刷的頻率就可以觀察氣候的變化,氣象數據無所不在,各種異業合作的可能性亟待被開發。


政府開放資源 加速氣象資訊產業化


「這就是數據的價值!」彭啟明指出。政府若要發展數據經濟,就必須要有共享精神。氣象局如果可以開放資料,珍貴的資料就能發揮更大功用,從公私協力共同促進產業發展。畢竟,數據經濟和一般傳統產業不同,需要更多彈性、更多想像空間及更多企業共創。


很顯然的,氣象資訊產業化是趨勢,不少國家的在氣象產業化發展的相當成熟,台灣雖然才剛剛起步,但台灣產業應用愈見靈活,政府的積極投入也帶動不少示範效益。從國發會的Open Data到經濟部工業局的「數據創新服務生態系推動計畫」,由政府領軍,帶領產業共同打造數據經濟生態圈,今年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就秉持數據共享的精神,參與工業局的黑客松活動,分享公司內數百萬筆全台行政區天氣的數據資料,提供國內新創團隊疊合各種網路輿情或消費資訊,創造不同的產業創新應用。


數據經濟是個龐大且取之不盡的資源,除了法規要能迎合巿場發展,產官學界也要需重新形塑角色。政府可設立專責機構與企業一同前進。一旦政府與民間各有定位與分工、資源共享、發揮所長,就能為台灣帶來正向循環。



【數據創新趨勢論壇 天險氣象、Vpon、udn跨域成果

在數據決定企業競爭力的時代,數據成了最重要的資產。「數據創新趨勢論壇」特別邀請產業界數據運用專家代表一起對談,預計帶動產業的數據應用激盪與啟發。


活動資訊如下:

2020年11月18日(三)早上9:00-12:00

寒舍艾麗酒店5樓宴會廳(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8號)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5/5008564


51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